热门创卫文秘文章推荐

主页 > 创卫文秘 > INTRODUCE

宝鸡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汇报

2013-11-18 21:37 作者:宝鸡市人民政府 来源:创卫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发展中率先创建 巩固中全面提升
建设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国家卫生城市

宝鸡市人民政府 
(2013年6月19日)
 
  宝鸡,古称陈仓,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是连接我国西南、西北和中、东部地区的交通枢纽,是西北工业重镇和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全市辖3区9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人口373万。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9.87亿元,财政总收入159.2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4.85亿元。宝鸡市区建城史已有2770余年(公元前762年,即秦文公四年),现有建成区面积97.78平方公里,人口86万。2003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工作和民心工程,举市一致,全民参与,矢志不渝地向前推进。2005年4月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实现了陕西省国卫城市“零”的突破。以创国卫为契机和平台,我市经济迈上千亿元大关,跻身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个城市发展代表行列,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节水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生态示范市等殊荣,建成西北首个卫生城市群和生态城镇群。“宝鸡创卫”被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陕西最具影响的十件大事之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认识,高点定位,站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高度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创卫是新时期我国爱国卫生运动的一项伟大创举。十年来的国卫创建历程,使我们对创卫的丰富内涵和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创卫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2003年,宝鸡地区生产总值仅为26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6亿元,是一个典型的西部欠发达城市。经过对市情、民情的深入分析,市委、市政府认为,在各地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态势下,如何实现宝鸡经济后进赶先进的跨越式发展,如何在发展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改善民生,是相当长一个时期宝鸡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同时,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发展经济与保障民生必须双同步、双推进,顾此失彼的单一发展模式都会带来不协调、不可持续。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找到撬动全局的突破口和抓手。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恰恰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创卫,就是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完善公共服务,创造优美环境,推动科学发展,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就是以发展成果惠及民生、以小财政支撑大民生,花小钱办大事。经过三年的艰苦创建、八年的巩固提升,宝鸡经济总量翻了两番多,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从0.70万元、0.18万元上升为2.6万元、0.74万元,分别增长3.7倍和4.1倍。
  (二)创卫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力平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宝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市创卫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创卫过程中,我们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主动关停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推行单位、居民区集中供暖,将公交车、出租车统一改为燃气车,改善空气质量;加大南山北塬绿化力度,添绿、造绿、植绿,使绿色成为宝鸡的城市符号;改造城市排污管网,建设拦河坝和亲水工程,关闭自备井,在市区形成“两条林带、五个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生态园林景观。目前,良好的生态已成为我市建设宜居宜业城市的重要名片,一些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毗邻地区许多居民迁入市区,以创卫推动宝鸡环境影响力走在西部前列也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
  (三)创卫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各级政府一直强调转变职能。怎么转、向哪里转?这是我们在创卫中一直认真思考并努力求解的问题。创卫以来,我们通过政府出资,拓宽马路,修筑桥梁,完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市容环卫设施,使居民门前路平灯亮、干净卫生,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舒适环境。群众高兴地说:创卫改变了大家的生活,让老百姓看到了一个实实在在为民办事的政府。市、县政府也由此深刻地认识到,创卫坚持“关注群众身边事,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相一致,是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的生动实践。
  (四)创卫是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在不断升级变化。在解决温饱问题后,群众热切期盼食品安全、空气清洁、饮水洁净、环境优美、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必须加强社会创新与管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突出以人为本,顺应群众期待,由政府组织,全民参与,动员整个社会行动起来,为我们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在较短的时期内,集中力量解决一人、一处难以及时解决的民生问题提供了积极手段。宝鸡创卫的过程,正是群众生存环境得到治理、基本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的过程,创卫带来的社会效益也在民生领域逐步凸显。
  二、科学施策,重点突破,推动全民创建和城乡联创不断走向深入
  我们坚持从建章立制入手,突出硬件达标、软件提升两个重点,推动创卫工作由点到面、由城到乡拓展,形成全民创建、立体创建的大创建格局。
  (一)制定科学方案,有序有力推进。创卫工作量大面广,必须系统思维、整体谋划,这样才能谋在关键处,抓到点子上。我们坚持围绕“三个关键”(国家标准要求、重要薄弱环节、难点热点问题),推动创建工作梯次跃进,取得实效。创卫伊始,市委、市政府组织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国卫标准,结合市情民情深入调研,确定重点任务和难点问题。先后制定了《创卫工作方案》、《集贸市场建设标准》、《五小示范街建设方案》、《创卫宣传方案》、《效能督查方案》等文件,提高创卫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高规格组织指挥机构,采取领导包抓、效能督查、台账管理、舆论推动等措施,市级领导深入一线,各级各部门协作配合,干部群众人人参与,形成了聚焦难点、全力攻坚的良好局面。市委、市政府对创卫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从市领导直至每个具体点位的责任人,层层落实任务,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人管。各区域联络员每天收集工作情况,直报市级包抓领导。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社局联合组成效能督查处,对重点工作提前介入,全程督办,督查结果与干部政绩考核、职级升降、荣誉评比挂钩。市级各新闻媒体组成宣传报道组,对创卫中的好人好事及时表扬,对存在问题曝光批评,相关责任人在媒体表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实施“五大”工程,确保硬件达标。始终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创卫的基础工程,高起点规划,多渠道投入,高标准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一是关键设施达标工程。2002-2004年,我市筹资12亿元,加快实施一批国家卫生城市关键性工程。2004年,日处理能力 12万吨的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700吨、可使用20年以上的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城肥处理场相继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及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一举达到国卫标准。国卫命名后,在高新区、陈仓区和9个县又陆续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城全覆盖目标。对已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加快污水管网建设,推进污水处理厂商业化运行,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近两年,按照国家最新环保标准,建成两处生活垃圾填埋场,将城市建成区及城乡结合部全部纳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接近100%。目前,我市正抓紧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和新的城肥处理厂,投用后市区环卫保障能力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以道路、桥梁和城中村建设为重点,持续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建设“四横十纵”城市立体交通网络,沿渭河两岸建成4条快速通道,改造10多条主干道路,拓宽小道路80多条,城市道路长度增加到489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5.7平方米。建成11座跨渭河城市桥梁、2座城市立交桥,市区桥梁总数达47座。改造城中村128个,启动东岭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投资 1.2亿元,完成对城市商业中心经二路的一期综合改造。加强环卫设施建设,配备专业车辆150辆,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78个、公厕300个 ,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40%以上。投资3000万元,在西北地区首家引进高温蒸汽灭菌技术,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厂,满足了所有县(区)的医疗废弃物安全处置需要。
  三是生态改造工程。充分利用山、水、川、塬的地理特征,构筑人工与自然融合的复合生态网络,推动“绿色宝鸡”建设,实施城市大绿、三边造绿、街道造景、庭院增绿、蓄水湿地等工程。针对市区北坡植被少、易滑坡、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积极实施以造林为主的生态环境治理,形成南北两条近百公里的绿色屏障。建设以安澜、亲水、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渭河公园,大规模整治河道,昔日黄土裸露、沙尘飞扬的河滩变为水绿相映的景观长廊。在渭河石鼓山段及其支流金陵河、清姜河上建起5个橡胶坝,营造出湖湖相连、湖园相间的城市美景。抓好街道、单位、社区和周边环境的绿化,完善绿地布局,增加城市绿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逐年提高,2012年末分别达到45.12%、38.04%、13.4平方米。今年,位于市区的千(河)渭(河)之会国家生态湿地公园建设全面启动,城市环境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又增添了新的着力点。
  四是环境保护工程。把生态环境作为打造关天副中心城市的最大后发优势,着力推动美丽宝鸡建设。持续加大对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宝鸡段的治理力度,我市渭河出境水达到环保标准。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关停和技改力度,推进火电和燃煤锅炉脱硫、脱硝工程,对水泥企业实施限产限排,COD、二氧化硫排放量连续多年以不低于10%的速度削减。采取限批、完善设施等办法,逐步解决住宅楼一层餐饮门店油烟污染问题。市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2012年达到315天。今年,我市继续加大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力度,对露天烧烤实行定时定点管理,采取措施推动机动车减排,给全市600余辆渣土车安装GPS终端,强制报废处理6000多辆老旧汽车,清理规范市区周边堆煤场,PM2.5自动监测站开始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
  五是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程。始终保持城市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是创卫的基本要求,某种程度上也是最高要求。我市通过持之以恒的专项整治和精细化常态管理,对占道经营,“五小”门店,集贸市场,流动摊点,交通秩序、门牌广告,建筑工地、城市“牛皮癣”等创卫难点进行综合治理,基本做到了城市环境时时处处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宝鸡是铁路桥头堡城市,创卫以前的铁路沿线环境卫生“脏乱差”是一大顽疾。市政府与铁路部门协同一致,对铁路两侧各30米地段进行综合整治。针对铁路沿线居民住户多、中小企业多、集体组织多的特点,我们采取等面积划拨宅基地、经济补偿、联户共建、拆除违建等办法,安置了沿线住户,完成了2000个居民户和单位、31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目前,市区铁路沿线两侧全部打通,建成11个带状游园,形成30多公里长的绿色风景线,市民昔日不愿驻足的地方成了休闲散心的好去处。
  (三)注重群众身边事,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在创卫全过程,我们始终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把实现和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群众,依靠群众,花心思、下气力解决影响群众日常生活、长期存在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改造旱厕、封堵单位和居民楼垃圾通道、实行垃圾袋装收集,解决居民社区环境“脏乱差”问题;通过硬化绿化居民小区、添置更新路灯、整修道路和绿化带,解决居民出行难问题;对拆迁腾出的空地不搞商业开发,全部用来修建游园和绿地,并配备健身、娱乐、文化设施,公厕、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解决群众健身休闲难问题;在远离市场的居民社区设置农民自产蔬菜瓜果直销点,在人口聚居区设立早餐供应处和便民摊群点,定时定点管理,解决群众生活购物难问题。政府倾心尽力创造舒适便捷的人居环境,使拆迁、绿化等难点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和积极支持。
  (四)实施“四级联创”,城乡统筹推进。立足“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协调发展”,我市在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后,确立了“巩固市区、辐射农村、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策略,开展城乡一体创建,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出台《关于深入开展卫生县城卫生镇村创建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县区每年各建成2-3个省、市级卫生镇,3-5个省、市级卫生村。目前,我市已建成8个国家卫生县城和全省首个国家卫生镇,以及52个省级卫生镇、131个省级卫生村。去年以来,我市按照创卫指标,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农村改厕、污水处理、“三堆”清理、绿化美化等工程,以省、市级卫生村为主体,打造了200个“卫生示范村”,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进一步夯实了创卫的群众基础。
  (五)健全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在巩固国卫成果过程中,我市把解决群众健康问题作为重要环节,紧密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丰富和拓展国家卫生城市内涵。
  一是健全医疗保障和服务体系。作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我市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到所有人群。2011年,市政府率先在全省实施大病统筹救助政策,从今年6月1日起,实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解决城乡困难群体看大病和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市级公立医院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县级医院普遍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后勤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实行了工资全额预算管理和全员聘任制;市区建成72个社区服务机构,形成了10分钟医疗健康圈;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所规范化村卫生室,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县以下医疗机构全部实施药品“统一价格、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政策。通过多年努力,全市接近90%的病人能够在县域内就诊,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二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全市建立了14个卫生监督机构,聘请卫生监督员、卫生监督信息员,在公共场所全面推行量化分级管理,从业人员持证率和“五病”调离率100%。市政供水、自备供水、二次供水管理规范,年内将出台《宝鸡市高层住宅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完善高层住宅二次供水的监管,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卫生。全市有疾控机构13个,各医疗机构均设有传染病管理部门和人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其他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策略,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达99.57%。加强慢性非传染疾病防治工作,规范管理高血压病人22.38万人、糖尿病人3.4万人。在全省率先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项目,共筛查登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4379人,按规范随访和康复指导9245人。“十一五”期间,全市无偿献血17.94万人次,献血量31.7吨,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100%,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积极推进控烟工作,在全市分级分类开展“无烟”单位、社区创建活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控烟效果明显。健全病媒生物监测网络,规范开展防制工作,减少和消除病媒生物对群众的健康危害。全市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近两年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甲类传染病无发病,艾滋病、结核病、麻疹等重点传染病处于低发、低流行态势。
  三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我市着力推进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社会监督体系、企业诚信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整合多个部门的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成立市食品检验监测中心,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报账,为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成立市食品安全稽查支队,推行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加强对高风险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关键食品加工环节和餐具消毒的监督抽验,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市连续多年无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四是努力提高市民文明卫生素质。在创卫中,我市十分注重市民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先后组织开展“卫生城市大家谈”、“创卫知识竞赛”、“创卫文艺演出”等活动,发动群众自觉参与;在公共交通、出租车行业开展“立足岗位创卫,倡导文明出行”活动,在新闻媒体开设“我为创卫献计策”、“我身边的创卫典型”、“创卫曝光台”等专栏,在中小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创卫齐步走”主题活动,推动创卫深入开展;编印《市民健康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家庭文明卫生常识》等系列图书,提升居民文明健康素养。市政府启动的“健康宝鸡”全民健康教育行动已历时四年,每年夏秋季节,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广场、进学校、进机关、进单位”活动,普及文明卫生和健康防病常识;在市级机关开展“创建文明卫生科室”活动,整治办公场所环境卫生,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市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显著提高。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评论昵称: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